Wednesday, November 16, 2011

汕头"萧广丰泰”长春酒。

为了“老字号”长青不衰

访萧氏香谷园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、“萧广丰泰”第四代传人萧有治中医师
林海莘


提起全聚德的烤鸭、同仁堂的药、东来顺的涮羊肉、六必居的酱菜,大家都知道这是京城的老字号招牌,你可知道,在我们汕头也有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,这就是“萧广丰泰”长春酒。

五千年的中华文化,也孕育了浓浓的酒文化,无论是品酒之道还是养生之道,人们的生活和酒总是密不可分的。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,在我国医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剂型之一,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。中国的药酒历史悠久,品种繁多,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的,其中驰名中外的有八种,其中就有“萧广丰泰”长春酒。

近日,我们走访了“萧广丰泰”第四代传人萧有治中医师。聊起了“萧广丰泰”的起源,萧医师兴致勃勃,侃侃而谈。据萧医师介绍,清代道光年间,其高祖父萧介夫与曾祖父萧香谷游宦齐鲁,诗礼传家,文武兼修,深研岐黄,亦官亦医。萧香谷为官清廉,为人忠肃,乐善好施,济人燃眉之急,救人危厄之中,诲人改邪归正,在圣人故里颇有政声。任官期间,先后获道教异人传授秘方、秘法多项;又得改邪归正之江湖人士报恩赠献“贼方”。致仕还乡后,于家乡潮汕和平中寨米市内开创“萧广丰泰”祖店,制售长春酒系列产品,距今已170余年。由于萧家长春酒药香饱满、诸味谐调、风味独特、功效

明显,很快便行销潮汕大地,成为广大潮人的滋补佳品。

随着汕头开埠,萧氏酒业迎来了第一个全盛时期,长春酒由于功效显著名闻海外,产品远销南洋诸国,从而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。1926年萧广丰泰在汕头埠商平路、德兴路增设两个工厂,酿酒工艺不断改进,酒的品种不断增加。萧家先人顺应形势,先后将商标于英国、法国、暹罗等地政府注册,成为最早开拓国际市场的民族产品之一。当其全盛之时,甚至在东南亚形成了一种习俗,但凡家中有待产孕妇,家翁或家婆务必到集镇上购买若干瓶萧家“紫金龙酒”,供媳妇坐月饮用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,“萧广丰泰”商标为国营酒厂注册使用。萧医师父亲萧振慈老先生遂重拾祖传秘方,于永平路祖宅悬壶济世,同时根据祖法在家中泡制少量药酒,供亲朋戚友饮用,其功效得到饮者普遍称誉。萧有治中医师自幼跟着父亲在药房配药,耳濡目染,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,长大后一直跟随父亲行医。萧医师动情地说:“我家的长春酒品牌自曾祖父萧香谷创办至今,已有170余年历史,几十年的从医过程中,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制作和研究长春酒,深知长春酒的处方是祖国中医药文化的遗产。如果我没有想办法把这份珍贵遗产传承下去,而是在我辈人手上失传,我将永远不能心安!”

萧医师的儿子、萧氏香谷园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翰跟我们说,在他印象中,他父亲从来没有享受的概念,白天行医,晚上就在狭小的阁楼上捣鼓瓶瓶罐罐,好像永远不知疲倦。几年前,他们兄弟姐妹几人都劝父母亲不要再操劳了,干脆到东区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住下,儿孙绕膝、安享晚年,父亲反复坚持一句话:“什么时候我们萧家的长春酒能够再生产出来,你们再来劝我退休!”萧翰说,从他父亲身上,他真正学懂了什么叫执着、什么叫信念。

在香谷园酒业,我们看到了二面截然不同而又意味深远的招牌。一面招牌上的黑漆已经泛白,依稀可见“萧广丰泰”四个字以及“华世奎题”的字眼,落款的印章已经非常模糊。同行中有懂书法者直呼“文物”!原来这是天津“八大家”之一、晚清内阁阁丞华世奎的手迹。萧医师介绍,这是华世奎在品赏萧家长春酒后题下的牌匾,由于华世奎的推崇,使长春酒扬名京津,自此“萧广丰泰”牌长春药酒更加声名大震。另一面招牌是原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朱良所题的“萧氏香谷园酒业有限公司”。萧翰总经理介绍,朱部长闻悉萧家后人重新注册“萧氏香谷园慈记”商标并创办“萧氏香谷园酒业有限公司”后,很是感慨,欣然命笔为该公司题写牌匾。

萧医师饶有兴致地跟我们聊起了长春酒的制作,他说,现在有些制造药酒的厂家采用新型的蒸气高压制法,就是用药物与酒精蒸气高压而得。但萧氏香谷园一系列药酒都是保持传统的“冷浸提法”,严格按照古方,采用优质中药材,配以优质高梁酒浸泡后提取酒剂而成。故而,这些酒暖肾益精、祛风湿、强壮筋骨、调和气血、消除疲劳的功效比用蒸气高压制法的更加明显。萧医师说:“祖传制作方法虽然费时费力,但有效保持了药酒的纯正,我相信,随着我们的产品进一步推向市场,广大潮汕人民品尝之后,会对我们的药酒给予客观的评价,认识到这就是原来的萧氏长春药酒。”

一滴酒,足以映照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轨迹。萧医师说:“我愿做个传递手,把老一辈保留下来的长春系列酒传承下去,在用祖传的制酒技法虔制高品质酒的同时,把百多年萧家酒文化一并奉献给世人。”让我们祝愿这位年过花甲的创业者,必定能凭他的真诚、执着,带来长春酒的又一个春天。

(source: http://cs.dahuawang.com/view.asp?newsno=569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